2月23號,吳尊在網上曬出女兒NeiNei與汶萊國王的合影,非常開心。
據吳尊所說,23號是汶萊的國慶日,NeiNei有幸在國王面前演奏大提琴,吳尊感到很驕傲,而且NeiNei還說國王拍著她肩膀為她加油,看得出她自己也格外激動,畢竟是與一國之王近距離互動。
合影中,NeiNei貼身站在國王旁邊,或許是太緊張了,她微微含胸,用大提琴擋住了自己的臉,只露出圓圓的眼睛,乖巧可愛。
而這張照片裡其實也有吳尊,他站在後排戴著棒球帽和墨鏡,笑得合不攏嘴,一眼看上去仿佛他的腦袋離國王更近些。
照片裡,Nei Nei身穿白衣,眼神篤定,手持一把大提琴,站在廣場中央,正在為汶萊國王演奏音樂。
別看Nei Nei今年只有10歲,但琴棋書畫樣樣不在話下。
會彈鋼琴:
舞起劍來也是英姿颯爽:
不僅如此,Nei Nei還很熱心公益。
去年年底的時候,她還跟爸爸、弟弟一起獻血,並捐助了癌症基因會。
難怪網友紛紛表示:
「Nei Nei真是個寶藏女孩,太優秀啦!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。」
可實際上,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,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。
看了Nei Nei的經歷後才發現,想要培養出一個「寶藏孩子」,關鍵是要父母做好這三點。
爸爸不缺位
是孩子一生的底氣
翻看吳尊的微博後,不難發現,Nei Nei之所以這麼多才多藝、自信陽光,跟爸爸的陪伴有很大的關係。
自從Nei Nei出生後,吳尊就從未缺席過女兒的成長。
每天,他都會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女兒,小的時候,給女兒洗澡、餵奶粉、換尿布;
等女兒大了,陪著她旅行、玩音樂、做慈善。
爸爸的陪伴和關愛,給了Nei Nei美好的生活體驗,而這些體驗,構成了她自信的來源,讓她變得更加獨立、勇敢。
正如著名心理學家斯賓塞所說:
「父親,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。」
但一項關於家庭教育中父母參與度的調查結果卻顯示:
「在家庭教育中,逾六成的媽媽在唱‘獨角戲’,只有三成的家庭能在父母共同負責下教育孩子,而父親在教育中占主要職責的還不到一成。」
而那些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,大多都活成了「情感孤兒」。
窮盡一生,也難以逃離自卑、無助和恐懼的陰霾。
知乎上有一個話題:「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?」
其中一個答案是這麼說的:
「最直觀的感受:怕。 小時候家裡很窮,爸爸去很遠的地方打工,每年過年才能回家待半個月,所以我從來不敢闖禍,事事都小心翼翼。 因為我怕。 怕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沒人幫我撐腰,怕下雨天打雷會震壞家裡的小瓦房,怕天黑怕壞人怕鬼怪......」
《窮爸爸,富爸爸》中這樣一句話,所謂成功,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。
在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前十年裡,孩子真正需要的,不是寬敞的房子,不是富足的條件,而是爸爸用力量感,給予自己更多的安全感;
用冒險精神,教會自己什麼是獨立;
用永不缺席的陪伴和呵護,賦予自己直面人生的勇氣。
歸根結底,好的教育,拼的都是爸爸的陪伴。
媽媽的尊重
是孩子邁向獨立的基石
尹建莉在《最美的教育最簡單》中寫道:
「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佔有,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。 母愛的第一任務是和孩子親密,呵護孩子成長;而第二任務是和孩子分離,促使孩子走向獨立。」
Nei Nei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懂得放手、尊重孩子選擇的媽媽。
吳尊在微博裡曾曬過一張媽媽帶著Nei Nei打耳洞的照片。
而評論區裡,很多人卻分享起了自己被父母「禁止臭美」的經歷。
有人說,自己25歲生日那天,去理髮店挑染了幾縷頭髮,結果一回家就被媽媽揪著耳朵痛駡了一頓,最終只能匆匆剪掉。
其中一位網友說:
「真的很羡慕Nei Nei有這樣的媽媽,不是打耳洞這件事,而是背後的尊重和自由。」
媽媽的尊重和放手,才是孩子邁向獨立最好的禮物。
但生活中,卻有一種媽媽,她們以愛為名,時時刻刻監控並干預著孩子的一切。
曾經有人在網上分享過這樣一件事:
有個媽媽為了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,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。
媽媽上班的時候,就通過攝像頭觀察女兒。看看孩子有沒有坐端正,是在看書還是在看動畫片。
還要時不時沖著攝像頭大喊一聲:
「坐直一點!」
「怎麼又在看動畫片?」
想像一下,獨自一人坐在家裡看書、寫字,背後卻有一道目光如蛆附骨,還時不時會被一聲怒吼打斷。
別說孩子了,連大人都覺得窒息。
打著「為孩子好」的旗號,可實際上卻從未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,更不要談尊重和信任。
正因如此,她們可以理所當然地不敲門就進孩子的房間,隨意翻開孩子的日記,甚至在家裡安裝攝像頭。
卻忘了,對孩子而言,這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意味著什麼。
孩子的人生,終究是屬於他們自己的。
只有媽媽不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「附屬品」,尊重孩子的人生軌跡,他們才有機會從種子長成參天大樹。
幸福的家庭
從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
一位心理學家說:
「在我國很多家庭裡,親子關係是淩駕于夫妻關係之上的。換言之,家庭關係的運轉是以孩子為中心的。」
但Nei Nei家卻並非如此:
吳尊16歲認識妻子林麗瑩後,他關於愛情的記憶裡,就從未出現過第二個名字。
婚後三年裡,妻子生下女兒Nei Nei和兒子Max,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,吳尊選擇了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退出娛樂圈。
如今,哪怕已經有了一雙兒女,每天晚上睡覺前,吳尊還是堅持對妻子說「我愛你」。
給孩子最好的家教,媽媽被寵愛,爸爸被尊重,孩子被接納。
也只有這樣,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之間流動的愛意,並在這份愛的滋養下,不斷追逐更好的自己。
前段時間,森碟憑藉「腿部線條」上了熱搜第一。
網友們這才驚訝地發現,當年那個「小哭包」早已成了「別人家的孩子」——
拉小提琴被央視點贊:
第一次參加世界比賽,就在標槍和跑步專案上取得了銅牌:
如今,更是有望憑藉網球特長進入名校。
可實際上,正是因為先有「別人家的父母」,才能培養出「別人家的孩子」。
田亮和葉一茜給森碟最好的禮物,不是作為奧運冠軍和歌手子女的「星二代」身份,而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。
距離兩人結婚,已經過去了整整14年。
但田亮依舊時時刻刻把葉一茜放在心間,每年情人節的時候,他都會給葉一茜送上一束玫瑰。
他還曾經在大樓上打出「田亮愛葉一茜」的字樣,向妻子大膽表白。
先有好夫妻,才有好父母。
當夫妻關係位於家庭關係的首位時,孩子才會更懂愛、更會愛,從而沒有後顧之憂地選定自己的人生目標,並為之堅持下去。
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遇見這樣一個問題:
為人父母,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?
當我們看到那些多才多藝、出類拔萃的孩子時,總會忍不住羡慕他們的父母,能夠擁有一個如此優秀的孩子。
但實際上,優秀是有跡可循的,成功也是可以複製的。
正如哲學家菩德曼所說:
「播種一個行為,你會收穫一個習慣,播種一個習慣,你會收穫一個個性,播種一個個性,你會收穫一個命運。」
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始終堅持:
提高爸爸陪伴的濃度,給孩子做自己的勇氣; 媽媽適度放手,讓幸福根植于孩子的內心; 家庭關係不錯位,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下活成最閃耀的模樣。
唯有這樣,家庭才會變成富饒的土壤,讓孩子的人生開出燦爛、美麗的花朵。
雖然沒有皇親國戚那麼誇張,但他小時候被國王的妹妹看中想買回去,被他爸爸拒絕了。而且他妻子的爸爸是國王四弟的按摩師及營養師,也算有關聯。
吳尊家裡條件非常好,老爸是房地產總裁,而他自己讀書時就開了公司,綜藝裡展現過一部分。現在他也資產無數,生活品質應該不比王室差。
儘管如此,當女兒與國王貼身合影時吳尊仍感到驕傲,說NeiNei比他還牛,看來在教育上他真的有一套。
希望NeiNei一直優秀下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