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湯加整灌佳釀!婆婆竟辯「煮過沒乙醇了,只加一點點」硬餵童還嗆:什麼都不讓小孩吃,別問你媽意見

菠蘿蜜 2021/01/30 檢舉 我要評論

在面對婆媳問題時,有一個很重要的矛盾在於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有不同。

有一位媽媽來信表達了她的困擾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:都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,我們家最難念的經就是我跟婆婆的矛盾了,這個矛盾主要體現在對小孩的教育方式上以及生活方式上。

飲食習慣每個家庭都有不同, 有些只要兩菜一湯就搞定, 但有些就要8菜一湯才覺得有菜。

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的粉絲團「靠北婆婆2。0」中匿名發文說, 自己婆家的人喜歡吃補湯, 如羊肉爐、十全大補湯麻油雞湯等, 若乙醇味不夠重還會在餐點上桌後直接拿罐佳釀倒進去。

有孩子前原PO雖然不愛這味,但也沒拒絕; 然而有了孩子後,她就提出「小孩不適合喝這些含乙醇的料理」, 沒想到公公聽了氣炸, 當場摔筷子,怒罵「什麼都不準給小孩吃,把小孩管得死死的!」

婆婆也辯解「煮過就沒乙醇,只加一點點」, 但真相卻是加了整瓶乙醇, 儘管每次被罵原PO仍客氣表示, 「小孩不能吃補湯無妨,有很多菜可以吃。大家愛吃就好。尤其先生愛吃,難得吃得到婆婆煮的補湯,先生多吃點就好」,但心裡卻是很傷心。

以下讓我們來看原文吧:

#靠北婆婆1884

婆家那邊的人喜歡吃補湯,像羊肉爐、十全大補湯、麻油雞湯等。 吃的時候,乙醇味不夠重的話,上桌後直接拿罐米釀倒進去。 有小孩前,雖然不愛這味,但也沒拒絕。 有小孩之後,我明白表示小孩不適合喝這些含乙醇的料理。 公公當場摔筷子,罵我什麼都不準給小孩吃,把小孩管得死死的。 婆婆說煮過就沒乙醇,只加一點點(其實加了整瓶) 雖然每次被罵我都很客氣的說小孩不能吃補湯無妨,有很多菜可以吃。 大家愛吃就好。

尤其先生愛吃,難得吃得到婆婆煮的補湯,先生多吃點就好。 但心理是很難過的,我尊重婆家的飲食習慣和口味,他們卻一點都不尊重我對小孩飲食的顧慮和堅持。 甚至在眾人面前,叫小孩不用聽媽媽的話,你自己要有主見,想怎樣就怎樣,不用問媽媽意見。 當場難過到眼淚掉下來,小孩不能吃有乙醇的料理、不能喝茶、巧克力等咖啡飲料、不能吃太多糖,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準則。

我懂世代不同,對教養觀念會有代溝,可是不能尊重媳婦嗎? 如果立場顛倒,我叫小孩不要聽公婆的話、在小孩面前罵公婆,媳婦一定被說成大逆不道。 我無法尊敬這樣的公婆,理念不同就不擇手段的當眾羞辱對方,以達到讓別人聽話、順從。 公婆的所作所為只讓我看清有些人不值得別人的尊重。

截圖自「靠北婆婆2。0」

以下是其他網友的留言:

那麼我們在教育理念上可不可以逐步達成一致呢?我也會在態度上對孩子好,不能讓他感到有壓力,這方面是我的問題,我要改,我還有什麼問題,您也可以監督我,我們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,您說可以嗎?

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好的,但有的家長嘴上說為了孩子好,可是行為上卻是散漫的;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好,可是行為上卻嚴苛,就像這位媽媽一樣。

而這也就造成了為什麼孩子會跟奶奶親,跟她不親。父母要瞭解,不要讓孩子感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媽媽而做的,不要讓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,父母是孩子的引領者,但不是代替孩子做主的人。

父母要讓孩子理解這樣做背後的原因,就像《摔跤吧爸爸》裡那個童婚女告訴兩姐妹:其實你們的爸爸是愛你們的,他不想讓你們過早地按照女人既定的路線,結婚,生子。

他為你們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,他背負了很大的壓力,我真的希望我能有這樣一個好爸爸,我就不會這麼年輕就嫁人,一輩子與鍋碗瓢盆打交道了。

也就是從那天開始,兩姐妹才認真鍛煉了起來,因為她們深刻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。

媽媽如果總用強勢去對待孩子,孩子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唯父母是從的人,會變得膽小,缺少主見,不敢表達意見的人。

婆婆也要知道,不加節制的愛是溺愛,孩子可能會有一段快樂的生活,可是造成的結果可能就是早早地會戴上眼鏡,生活不再規律,寫作業拖拖拉拉等一系列問題,我相信這不是婆婆要看到的結果。

規則要在瞭解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