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26年,由法國人尼埃普斯拍攝。多虧了攝技術影的發明,才讓我們能看到近代歷史上一些人物。
在攝影發明之前,歷史人物像均以繪畫的形式流傳,有多少逼真度靠的是畫師的個人技巧,成像也會因畫師風格而各異。
所以,流傳後世的一些畫像,與真正人物的面貌差距有多大,這是一個謎。
尤其考慮到中國畫風格多「寫意」,重神不重實,這使得我們看到的歷史人物畫像,多半並不是他真實的面目。
清代康雍乾時期,有外國傳教士擔任中國宮廷畫家,比如郎世寧,他將西方的寫實畫風帶入中國。
乾隆的"帝途"可謂是一帆風順,不用經歷"九子奪嫡"的血拼,沒有難搞的權臣當道,頭頂上也沒有把持朝政的皇太后,25歲,在最美好的年紀登上了帝位,在前輩勵精圖治的基礎上,開啟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。
如果把清朝十二位皇帝做一個排名,乾隆皇帝是一個特別的存在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,乾隆皇帝都是最幸運、最有福氣的皇帝。乾隆皇帝在位60年,還做了3年太上皇,最終以89歲高齡去世。
也許是太寂寞了,乾隆皇帝自我感覺良好,自詡「十全武功」。乾隆皇帝認為,「平準噶爾為二,定回部為一,掃金川二,靖臺灣為一,降緬甸、安南各一,今兩次受廓爾喀降,合為二。」儘管「十全武功」有所誇大,但是乾隆皇帝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。
由於乾陵皇帝在位期間,正值清朝國力最鼎盛時期,這使得他成為影視劇中的常客,比如《鐵齒銅牙紀曉嵐》等。影視劇的重複播放,使得乾隆皇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問題來了,歷史上的乾陵皇帝究竟長什麼樣呢?
如今大家看到的清朝皇帝畫像,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宮廷畫家之手。這些皇帝畫像幾乎都畫得一樣,使得人們很難獲知皇帝的真容。不過,乾陵皇帝成為了一個例外,我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他的真容。
在寧夏銀川當代美術館裡,有一幅乾隆皇帝真容畫像,名為《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》。這幅畫像比較罕見地再現了乾隆皇帝40歲左右相貌,他已經有了八字鬍和長髯。不僅如此,畫像中的乾隆皇帝目光銳利,鼻子鷹鉤,雙眼炯炯有神。有網友看了照片感歎,「這不就是孫海英嗎?」、「簡直就是一個東北老大爺。」
這幅畫像是郎世寧所畫,而且是私下所畫,故真實性極高。郎世寧在清廷效力長達半個世紀,他於1688年出生於義大利米蘭,年少時加入耶穌會。1714年,郎世寧被派遣前往中國傳教。當郎世甯來到澳門時,已經是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,他隨即取了中國名字郎世寧。
在他人的引薦下,郎世寧來到北京城見到了康熙。一番交談之後,康熙皇帝對年輕的郎世寧非常賞識,之後在清廷如意館裡擔任宮廷畫師。郎世寧擁有的歐洲明暗畫法令人康熙皇帝非常重視,為此給了很多賞賜。
表面上來看,郎世寧是一個宮廷畫家,可他能近距離觀察皇帝的一舉一動。郎世甯朋友在給他人的信中這樣描述郎世寧在清朝宮廷作畫的場景,「吾人所居乃一平房,冬寒夏熱。視為屬民,皇上恩遇之隆,過於其他傳教士,但終日供奉內廷,無異囚禁……作畫時頗受摯肘,不能隨意發揮。」
郎世寧歷經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皇帝,期間都受到重用,他為乾隆皇帝及妃嬪畫了大量畫像,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郎世寧在北京去世,終年78歲。郎世寧的葬禮備極哀榮,乾隆皇帝還親自撰墓誌銘,以示對這位傳教士的感謝。
參考資料:《清史稿》、《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》
乾隆皇帝的容貌,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單眼皮的乾隆,與一位普通的老人並沒有什麼區別,郎世寧的畫如果不特別說明畫的是乾隆,恐怕會被認為是畫的一位某一位富商。對於乾隆皇帝的真實樣貌,大部分的人看過之後都是不過如此的感覺。
甚至有人士說乾隆放到現在就是一個東北大叔,在街頭隨處可見的那種。 不過,廣大的網友還是發現,在現在的演員中,孫海英與他比較相像。或許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。
乾隆皇帝長什麼樣子,其實與普通人並無二樣。天子也同樣是一雙眼睛,一個鼻子。不過,在這幅畫像中,乾隆皇帝的表情與氣質被很好的捕捉了下來,身為一代君主,乾隆皇帝身上的那種端莊和嚴肅之感,確實讓人感受到了一絲不寒而慄。
郎世寧畫的宮廷畫全是中國風,所謂宮廷畫得有宮廷畫的一些規矩,你不能用西方油畫來體現。因為他的服務物件是清廷。
這幅油畫《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》應該是郎世寧私下裡畫的,他不為誰服務,不需要服從任何條條框框。而這恰恰能最高程度的還原乾隆面貌。
再看一眼這幅乾隆油畫像,嗯,真跟照片裡的人一樣啊。原來乾隆長相很普通嘛,丟在人堆裡就找不著那種。